月经不调乐平哪看的好 随着社会的发展,女性朋友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,所以身体就很容易出现一些症状,其中月经不调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症状。那么,怎么才算月经不调呢?月经正不正常怎么看呢?相信这也是女性朋友比较关心的问题。接下来,我们就跟随乐平医院妇科医生来了解一下。
月经正不正常怎么看
1、月经周期是判断月经正不正常的内容之一
一般女子的月经周期是28-30天,但是也有人40天来月经。但只要有规律性,均属于正常情况。另外,月经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,所以提前或错后3-5天,也是正常现象。
如果这次月经周期是20天,下次是40天,而且经常出现这样情况,有的甚至月经来1-2天,过10多天又来1-2天,失去了周期性,这属于月经不调。少女初潮时,由于卵巢刚发育,功能还不完善,所以会出现功能紊乱和不规律,这不是病理现象。
2、判断月经正不正常还要参考月经期(也称行经期)
女子的月经期大约是2-5天。一般行经的规律是第1天经血不多,第2、3天增多,以后逐渐减少,直到经血干净为止。这是因为第1天子宫内膜脱落刚刚开始,第2、3天子宫内膜脱落增多,出血量也增多了,子宫受到刺激,加强收缩,把大量经血排出的缘故。有的人经血干净了以后,过1-2天又来了一点,俗称“经血回头”,这也不是病,而是一种正常现象。但是,有的女子经期长达10-20天,月经淋漓不尽;有的经期短,只是“一晃”即过。这两种现象都是不正常的。
3、判断月经正不正常同时也要参考经血量
女子月经量的多少因人而异,一般是20-100毫升。一般每天换3-5次卫生巾或纸,就算是正常。如果经血量过多,换卫生巾或纸很快就又湿透,甚至经血顺腿往下淌,这就不正常了。经血过多,可能是精神过度紧张、环境改变、营养不良以及代谢紊乱等因素引起的功能性子宫出血。经血长时间过多会引起贫血,应查明原因,进行治疗。当然,如果因为子宫、卵巢不正常或全身性疾病,引起月经量过少,这种情况也不正常,也应及时就医。
青春期的少女以月经量过多较为常见。其主要原因是在青春发育期,卵巢功能尚未成熟,这时候的月经一部分属于无排卵性的。没有排卵就没有黄体,没有黄体就缺少孕酮。因此,子宫内膜只能处于增殖期而不能达到完善的分泌期,以致子宫内膜脱落不而影响子宫的收缩,造成经血过多。此种情况如不引起注意,久而久之,可出现面色苍白、乏力、头晕等贫血症状,也应就医治疗。
4、经血颜色也是必须参考的内容
正常的血是暗红色的,血中混有脱落的子宫内膜小碎片、宫颈粘液、阴道上皮细胞,无血块。如果经血稀薄如水,有点粉红色或发黑发紫,则是不正常的。如果经血是凝血块,也不正常,可能另有出血的部位,应及早就医,身体健康。
月经不调是很多女性朋友都会碰到的一种情况,但是很多女性朋友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月经不调。那么,月经不调要如何调理呢?对这个女性朋友关心的问题,我们还是来请教一下乐平医院妇科医生吧。希望医生的介绍能给女性朋友带去帮助。
月经紊乱 需要滋阴养血
引起月经失调的原因多种多样,但常见的还是气血亏虚,阴血不足,故经病进补法当以滋阴养血为主。
妇女有经、孕、产、乳的生理特点,其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机体阴血的充足。如果阴血不足,必然会导致生理异常,造成种种病症,故中医有"妇女以血为本"的理论。
所以妇女进补的基本原则是滋阴养血。虽然引起月经失调的原因多种多样,但常见的还是气血亏虚,阴血不足,故经病进补法当以滋阴养血为主。
月经先期:
概念:指月经每月提前6~7天以上来潮,甚至每月行经2次,又称为"月经超前"。
症状:常见血量多而色淡红、质清稀,精神疲倦,气短心悸,小腹有空坠感,面色无华,舌质淡,脉弱无力。
病因:气血虚弱导致。
治疗方法:宜在冬令双补气血,可于立冬后用乌骨鸡1只,当归、黄芪、茯苓各9g,将鸡洗净,把药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,放砂锅内煮烂熟、去药渣。调味后食肉喝汤,分2次服完。月经前每天1剂,每个月经周期服3~5剂。
月经后期:
概念:指月经周期经常错后6~7天以上来潮,甚至每隔40~50天行经1次,又称为"月经错后"。
症状:常见月经延后,量少色淡,小腹空痛,体弱乏力,面色苍白,头晕乏力,心悸少寐,筋骨酸痛,皮肤干枯,舌淡苔少,脉细无力。
病因:多由血虚引起。
治疗方法:宜在冬令补血调经,可用羊肉500g,黄芪、党参、当归各25g,生姜50g。将羊肉、生姜洗净切块,药物用布包好,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。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2,去药渣,调味服食。冬季每逢月经后,每天1次,连服3~5天。
月经过多:
概念:指,过期不止。
症状:常见经色淡红、经质清稀,小腹空坠,神疲乏力,面色无华,心悸怔忡,气短懒言,舌淡红,苔薄白,脉软弱无力。
病因:多由气虚导致。
治疗方法:宜用补气摄血,健脾宁心。可用老母鸡1只,黄芪10g,艾叶15g,将老母鸡洗净,切块,同黄芪、艾叶(布包)清蒸或煮汤,分2~3次食用。冬季每逢月经期,连服2~3剂。
月经过少:
概念:指,1~2日即净,或点滴即止。
症状:经色淡红,面色无华,皮肤干糙,头晕目眩,心悸不寐,小腹空痛,手足不温,舌淡,脉虚细。
病因:多属血虚型。
治疗方法:宜补气养血以养冲任,可用鸡血藤9~15g(干品),大枣10枚,瘦猪肉200g,炖服。冬季在每次月经前,连服5天,每天1剂。
闭经:
概念:指月经停止。
症状:面色苍白或萎黄,精神疲倦,头晕目眩,心悸少气,虚烦不寐,四肢无力,舌质淡,脉沉细无力。
治疗方法:宜气血兼补,养血通经。可用墨鱼(乌贼)1条,约200~300g,桃仁6g。将墨鱼洗净切块,同桃仁共煮,食墨鱼喝汤。每天1次,每月连服5~6天。或用黄芪30g,枸杞30g,乳鸽1只,将乳鸽洗净,黄芪用布包,同枸杞,放炖蛊内加水适量,隔水炖熟,调味后饮汤、吃鸽肉。一般隔天炖服1次,冬季每月连服4~5次。